關渡藝術節壓軸 偶戲明登場 金光布袋戲 尋找新定位 民生報剪報

關渡藝術節壓軸 偶戲明登場 金光布袋戲 尋找新定位 民生報剪報

典藏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3年6月4日民生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介紹了藝術節的壓軸大戲「偶戲系列」,特別提及金光布袋戲帶來的「大俠百草翁」其在藝術節登場的意涵。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關渡藝術節壓軸 偶戲明登場 金光布袋戲 尋找新定位 民生報剪報
典藏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內容描述

1993年6月4日民生報關於第一屆關渡藝術節的報導。文中介紹了藝術節的壓軸大戲「偶戲系列」,特別提及金光布袋戲帶來的「大俠百草翁」其在藝術節登場的意涵。

物件類別
印刷品
其他內容描述
主題: 
文本全文

關渡藝術節壓軸偶戲明登場 金光布袋戲尋找新定位
記者紀慧玲/報導
在民俗狂颷,草根文化抬頭的民國70年代初期,偶頭放大、捨傳統文武場而就西洋配樂的「金光布袋戲」,因「叛離傳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至今仍未翻身;但這個周末、日在藝術學院展開的「關渡藝術節一偶戲系列」,卻邀請金光戲登堂入室,在藝院簇新的戲劇廳擺開陣式,「金光戲將平反了嗎?」剛開始的民國80年代初期,出現了新的聲音與課題。
偶戲系列是關渡藝術節壓軸大戲共邀「五洲園」「小西園」,「光興閣」及傀儡劇團「新福軒」「復興閣」等團演出。五場演出最特別、也是首次進駐藝院學府的是鄭武雄的「大俠百草翁」。
此劇初由布袋戲編劇家吳天來為「新興閣」第一代掌門人鍾任祥編寫,鄭武雄是第一個放棄傳統場面改以唱片配樂的布袋戲演師,「大俠百草翁」在鍾任祥操演下,紅遍中南部劇場,與虎尾黃海岱成「二虎爭霸」局面,「大」劇連演30年不輟,堪稱台灣戲史上最賣座的劇目。
策畫偶戲系列的江武昌表示,金光戲容或有缺失,但它在劇場效果、人物塑造、編劇特色等,自有值得學習與參考之處,尤其,它在台灣布袋戲史所佔比重不容忽視,即使偶頭放大,被批評刀功粗劣;江武昌也指出,其實也是有出色的金光戲偶,如何為金光戲重新定位,請有心人共同思考。

圖說:出色的金光戲偶凸顯人物性格,表現能力亦不弱。
江武昌/攝影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93.06.04
貢獻者
識別碼
TNUA_HISTORY_202010_0059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