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之外不忘音樂教育 馬水龍一心為中國音樂耕耘 民生報剪報

創作之外不忘音樂教育 馬水龍一心為中國音樂耕耘 民生報剪報

典藏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2年2月24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三學系規劃小組召集人完成草聘後,從25日至28日安排三位召集人的報導。
2月25號為馬水龍,內容介紹其生平、對音樂教育的理念、以及對創作的熱情。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創作之外不忘音樂教育 馬水龍一心為中國音樂耕耘 民生報剪報
典藏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內容描述

1982年2月24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三學系規劃小組召集人完成草聘後,從25日至28日安排三位召集人的報導。
2月25號為馬水龍,內容介紹其生平、對音樂教育的理念、以及對創作的熱情。

物件類別
印刷品
其他內容描述
材質: 

報紙

文本全文: 

創作之外.不忘音樂教育 馬水龍 一心為中國音樂耕耘
本報記者 侯惠芳

孩子未滿周歲 負笈德國深造
馬水龍,作曲家,也是教育界倚重的青年音樂教育家之一。
關心國內音樂文化發展的愛樂者都會瞭解,當討論到許多現存的音樂文化上的問題時,「教育」是一切的根本。
談培養人才,談發展中國音樂,談音樂人口太少……,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音樂教育未盡完善」。
因為深深了解這層關係,也因為曾經深受其苦,馬水龍願意在作曲之外,為下一代的習樂者貢獻心力,願意接受藝專之聘,擔任音樂科主任,願意為國立藝術學院的音樂系效力,去摸索他從來不擅長也不喜歡的「行政」工作。
馬水龍於民國五十三年畢業於藝專音樂科理論作曲組,先後在中學、大學擔任音樂老師,六十一年,孩子還未滿週歲,他就負笈德國,進雷根斯堡音樂院深造。
在德國的三年,是馬水龍全力衝刺的時期,他將自己關在書房裡勤讀不輟,除了學校、音樂廳,他從不到別的地方,原因是「沒有時間」。
那時,他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吸收、不斷地擷取,恨不得將西方的精華,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部吸收進去。
民國六十四年返國後,馬水龍開始在創作與教育的崗位上擔任重要的角色。
他不間歇地寫曲子,在課堂上也盡量以清晰的概念提醒學生,這樣默默地耕耘,終於在獲得「全國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後,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

探討西方樂理 創作中國樂曲
事實上,馬水龍自學習音樂起,就有一個清楚的觀念,那就是「西方音樂思想、音樂觀念、音樂技巧,都只是我們參考的對象、擷取的題材,而不是讓我們全盤吸收的養分。只有以自己的音樂傳統、音樂語言,來闡釋的『音樂』,才是屬於中國人的音樂」。
但是,自小學開始,我們的音樂教材便是一味的西化,看不到中國人的音樂傳統、中國人的音樂文化;加上升學主義、社會大眾對音樂文化的漠視,致使三十年來,雖然國內的經濟情況大好,甚至被譽為「奇蹟」,但是音樂文化卻還只是停留在「為西洋音樂作傳聲筒」的階段。就算近年來政府和社會大眾逐漸重視人民的精神生活,也鼓勵大眾參與文化活動,但繽紛五彩的文化活動,也只是「表面」的提昇罷了,要談真正的扎根,真正的培養人才,還是得從「教育」著手。
在這個前提下,馬水龍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以及教育的方針,都是以此為出發點,在全盤音樂教育尚未改進之時,他只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
事實上,馬水龍的教育思想也同時表現在他的創作裡。
「中國民歌鋼琴小品集」,是馬水龍花費兩年的時間,將中國的各地民歌,賦予新生命,以簡易的手法編成鋼琴小品,對象是全國的鋼琴初學者。
馬水龍說,孩子一接觸音樂,就是外國「拜爾」,再大一些是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難道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沒有值得讓我們的孩子學習的音樂素材?長大後,你怎能怪他「不中國」?你怎能說他「不懂中國音樂」?
他認為這一代從事音樂工作的中國人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
鋼琴小品集只是馬水龍一系列為習樂者創作的起步,他有一整套計劃,為習樂者創作新曲,將是他未來工作的一大重點。

創作力旺盛 無視於名利
馬水龍的創作力十分旺盛,他的作品質與量都令人讚佩,嚴謹的技巧,獨具的風格,使得馬水龍的音樂雅俗共賞。
馬水龍對創作的執著與喜愛,幾乎已到了「瘋狂」的地步,為了教學,他無暇創作,對他而言就像生了病一樣,他形容自己「渾身不舒服」,所以,他隨身攜帶著必備的資料,有時間就寫,一逮到機會就寫,因為樂曲的大綱早已在他的腦中構思完成,只待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寫下來即可。
接掌藝專音樂科之後,繁忙的教學生活並未影響他的創作,他依然完成了「梆笛協奏曲」,而且於去年底發表。輕快舒暢的旋律,表現出梆笛的特色,的確令人耳目一新。這首曲子也是他為國樂器創作新曲的新嘗試。
其他的器樂曲,或是為舞蹈創作的樂曲,馬水龍也有令人滿意的成績,他的創作「量」很穩定,「質」也在水準以上,在國內的作曲家中,是少數堅持原則的一位。
創作的人都不愛「教學」,因為,工作勢必分掉自己很多的時間,而無法專心創作,但是教育的重擔,教育的使命感,還是讓馬水龍回首過來,為下一代的中國人做些事。
名和利,對他而言只是過眼雲煙,因為,自小到大,自開始寫作至今,他的嚴謹,他所把持的原則,都是一往如昔。創作事他的本分,音樂教育事他認為「必須」作的事,他將所有的時間奉獻給音樂的原因,就是如此簡單。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82.02.25
入藏時間: 
2016
識別碼
TNUA_HISTORY_202004_004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