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1個藏品
臺灣新音樂史話研究進度報告
臺灣新音樂史話研究進度報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這份四頁的研究進度報告,沒有押上明確的日期,也看不太出來是否是爲了繳交給什麼單位而撰寫。但是從內文看來似乎是寫於1983年左右。佔較多篇幅的部分則是文獻的整理。
李獻敏記者招待會
李獻敏記者招待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4年10月,訪問齊爾品夫人李獻敏之錄音帶。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1990年1月號)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1990年1月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爲最後一期的《全音音樂文摘》。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封面(1971年12月號)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封面(1971年12月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之封面。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6年12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6年12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從67年起全音音樂文摘改爲季刊發行,同時改爲免費贈閱的模式。
雙園國中教學重點表
雙園國中教學重點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在雙園國中任教時所設計的課程大綱及評量題目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3年3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3年3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民國63年《全音音樂文摘》嘗試在形式上變化,開本變大,厚度變薄,版面設計、印刷和用紙也更偏向以圖片爲主雜誌。然而似乎頗不爲當時的讀者所接受。因此在同年的3月號即決定暫時休刊,並在復刊時恢復原來的形式。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4年1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4年1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73年7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73年7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民國73年(1984年)《全音音樂文摘》重新開放訂閱穩定出刊。這次的復刊也和李哲洋開始進行臺灣音樂史料的收集,希望透過《全音音樂文摘》來收集更多資訊有關。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首屆成果展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首屆成果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4年1月12日,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舉辦首次觀摩性質的成果展,借用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的體育館作為表演場地,呈現太極、現代舞、芭蕾與國具等基本動作。平時的舞蹈課程練習也在此處。 著淺色上衣、棕色長褲為時任系主任的林懷民老師。
關渡元年30周年紀念影片
關渡元年30周年紀念影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為紀念關渡元年30周年,特別拍攝影片,內容包含當時參與活動的師長、校友之訪談,並重新挖掘史料與影像紀錄。此為完整影片之前導影片。
《角色的誕生》
《角色的誕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鄭君里(1911-1969)是中國話劇及電影演員,演出許多電影作品,後期也參與編導製作,並獲得獎項。《角色的誕生》以鄭君里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基準,參考不同表演理論探討表演藝術。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安東尼及枯婁葩》全書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安東尼及枯婁葩》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曹未風(1911-1963)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譯有莎士比亞《漢姆萊特》、《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劇,並以全集出版,為最早的莎翁中譯版本。 內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文藝創作》第48期  全書
《文藝創作》第48期 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文藝創作》為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出版刊物,當時多刊載反共抗俄文學。本期收錄有的丁衣「光與黑的邊緣」劇本,該劇獲得1954年多幕話劇第三獎。 目錄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劇照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劇照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由第一屆戲劇學系編導的《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於1984年1月11日在耕莘文教院的禮堂舉行首演,圖為演出劇照。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0 中時晚報 14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1967.02.27上呈校長報告
1967.02.27上呈校長報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67年在基隆三中任教時向當時的校長所呈上的報告,報告中請求校長重新考慮三位雖然因爲操行面臨退學,但是在管樂隊表現優秀的學生的處分。
1966年李哲洋於音樂圖書館留影
1966年李哲洋於音樂圖書館留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66年於音樂圖書館留影。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一書書名頁的影本,旁邊寫有李哲洋先生的眉批:「把握、甚至成爲引導我的音樂生活的科學依據。李哲洋57.11.27于永和筆記」。而本書原書名爲《比較音樂學の業績と方法》,作者岸邊成雄則是呂炳川先生在日求學時的導師,譯者顏文雄則是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西隊的成員。
賽夏族向天湖
賽夏族向天湖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68.12.05 賽夏族矮靈祭之錄音
童謠採集筆記
童謠採集筆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78年所蒐集的童謠,記錄有採集地點、對象的姓名及年齡和童謠之歌詞,同時也有些相關的說明。
Panasonic Omnipro Color Video Camera
Panasonic Omnipro Color Video Camera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田野調查所使用的攝影機。
洪建全基金會委託「童謠與嬉戲」合約
洪建全基金會委託「童謠與嬉戲」合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爲洪建全基金會、李哲洋、雷驤所共同簽署的三方合約。合約是關於由李哲洋先生收集各語言(國語、福佬、客家、臺灣土著族)的兒歌與嬉戲並撰寫相關的解說,做成一張「音樂教育唱片」。唱片的製作由雷驤負責,出版則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豈任臺灣音樂史流落他鄉?」中國時報剪報
「豈任臺灣音樂史流落他鄉?」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1 中國時報 22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