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藝院教授「扮仙」遊街頭 中國時報剪報

莫非藝院教授「扮仙」遊街頭 中國時報剪報

典藏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內文為1991年5月10日中國時報關於「謝境呈戲」的報導。繼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生推出「關渡元年一九九一」後,即忙著為遷校大典做暖身活動,準備繞境遊行的「新八仙」也正式亮相。這些都是藝術學院教師的象徵,傀儡經過重新設計,出場時令在場人士拍案叫絕。而這八個大魁儡,也是指導老師邱坤良與戲劇系學生共創的一個新點子。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莫非藝院教授「扮仙」遊街頭 中國時報剪報
典藏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內容描述

內文為1991年5月10日中國時報關於「謝境呈戲」的報導。繼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生推出「關渡元年一九九一」後,即忙著為遷校大典做暖身活動,準備繞境遊行的「新八仙」也正式亮相。這些都是藝術學院教師的象徵,傀儡經過重新設計,出場時令在場人士拍案叫絕。而這八個大魁儡,也是指導老師邱坤良與戲劇系學生共創的一個新點子。

物件類別
印刷品
其他內容描述
主題: 
材質: 

報紙

文本全文: 

中國時報 80.5.10
藝術學院遷校采風
莫非藝院教授「扮仙」遊街頭?
八個大魁儡製造遷校儀式最大「笑果」

【記者趙雅芬台北報導】經過十餘天赴大甲的「朝香獻供」後,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生推出的「關渡元年一九九一」昨天重返校舍「蘆洲」的懷抱。從昨天下午開始,藝術學院即忙著為十一日的「遷校大典」做暖身活動,準備繞境遊行的「新八仙」也正式亮相。這些飛天大魁儡都是藝術學院「老教頭」的象徵,有不少更是文化界名人,所以這些經過「重新設計」,卻仍維妙維肖的魁儡出場時,頓時笑料百出,令在場人士拍案叫絕。
藝術學院戲劇系這次演出的「關渡元年一九九一」,雖然歷經與大甲媽祖繞境的艱辛考驗,不過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外,學生們仍顯現了內在精神面活潑的創意。例如「大國民傳奇」的戲劇架構,就是以藝術學院創校九年,卻仍苦無校舍的「流離命運」為主題,對堂堂的「藝術第一學府」嘲諷了一番。
昨天出爐的大魁儡,也是指導老師邱坤良與戲劇系學生共創的一個「新點子」。邱坤良表示,傳統的謝境遊行活動中,都有如七爺、八爺等大型魁儡的「護駕」人物。這次「關渡元年一九九一」也沿襲了傳統的程序,但「遵循傳統」外,他和學生們也覺得應該另創新意,於是,以藝術學院號稱的「八大教頭」為造型目標的計畫也就應運而生了。
這八位藝術學院的通天教主包括了院長鮑幼玉、戲劇系主任賴聲川、指導老師邱坤良、美術系主任黎志文、教務長馬水龍、舞蹈教授林懷民、及戲劇系的教授姚一葦、汪其楣。每個魁儡雖經過「造型改裝」,但仍不失「特色」。鮑幼玉一派斯文、頎長,頭戴學士帽,身著學士服,許多人看了都大笑「像極了」。賴聲川的圓框眼鏡、兩撇鬍子也是被「突出」的造型,林懷民一臉肅容,頭紮黑巾身著武術服的扮像也頗符合「舞林高手」的架式。
為了塑造神秘感,學生們在製作的過程中一直保持「高度機密」,不讓這些魁儡們曝光。所以,昨天魁儡們「見光」時,果然產生了令人驚訝的「笑果」,鮑幼玉、賴聲川、馬水龍等人也都聞風到廣場與自己的魁儡相見。看到被「消遣」的自己,這些老師也頗有風度的笑著直說:「不錯嘛!跟我挺像的!」

圖解:藝術學院《關渡元年一九九一》中,取其師長特色,製造的大型魁儡。由左至右分別為林懷民、黎志文、賴聲川。(趙雅芬 攝影)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91.05.10
貢獻者
識別碼
TNUA_HISTORY_202002_0081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