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0個藏品
1968.12向天湖矮靈祭
1968.12向天湖矮靈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於1968年12月至向天湖進行矮靈祭調查時所拍攝之照片。
1962.3.28 青年節阿緞為基隆三中編舞,於基隆中正堂前留影
1962.3.28 青年節阿緞為基隆三中編舞,於基隆中正堂前留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62年3月28日爲了青年節的表演節目,李哲洋先生找了妻子林絲緞女士編舞來讓學生演出,此照片爲當時之留影。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4年1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4年1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3年3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3年3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民國63年《全音音樂文摘》嘗試在形式上變化,開本變大,厚度變薄,版面設計、印刷和用紙也更偏向以圖片爲主雜誌。然而似乎頗不爲當時的讀者所接受。因此在同年的3月號即決定暫時休刊,並在復刊時恢復原來的形式。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上的注意事項)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上的注意事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1967.07.11中國舞蹈的命運(一)
1967.07.11中國舞蹈的命運(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手稿計有36頁,此爲前5頁。要理解李哲洋先生的這篇長文,可能得先理解這篇文章所寫就的年代,佔據這篇寫於1967年之文章核心位置的,其實上一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的概念——「中國民族舞蹈」。
康謳推薦書
康謳推薦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申請洗足學園大學時,他在臺北師範的老師康謳爲他所寫的推薦書。
臺灣新音樂史話研究進度報告
臺灣新音樂史話研究進度報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這份四頁的研究進度報告,沒有押上明確的日期,也看不太出來是否是爲了繳交給什麼單位而撰寫。但是從內文看來似乎是寫於1983年左右。佔較多篇幅的部分則是文獻的整理。
雙園國中教學重點表
雙園國中教學重點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在雙園國中任教時所設計的課程大綱及評量題目
我在國中如何教拍子
我在國中如何教拍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登於《全音音樂文摘》75年的11月號,從教學現場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拍子相關術語的翻譯爭議。隔年的76年2月,李哲洋又針對了改版後的中學教材,做了一點點的補充。
黑澤隆朝與臺灣山胞音樂
黑澤隆朝與臺灣山胞音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黑澤隆朝是臺灣原住民音樂採集與研究的先驅,因此也致力原住民音樂採集的李哲洋先生會撰文介紹本身並不足爲奇,然而令人讀來趣味盎然的事情是於本文中李哲洋先生以自己的經驗和見地和黑澤先生的遺產進行了簡單的對話。
中小學音樂教學上的板書-列舉個人觀念與方法
中小學音樂教學上的板書-列舉個人觀念與方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文刊登於1987年4月號之《全音音樂文摘》。
台灣音樂史研究工作日記
台灣音樂史研究工作日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文件外觀爲行事曆,但內容爲李哲洋編纂台灣音樂史的工作筆記。前面數頁爲通訊錄,中間大部分則是各種李哲洋認爲重要的台灣音樂史關鍵字筆記及電話訪問的記錄。最後幾頁則是工作的重要進度記事和支出經費的記錄。
李哲洋受訪照片
李哲洋受訪照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78.11.01 上午 8:10 播出,夏祖麗就李哲洋的童謠調查進行主題式的訪問。
管樂合奏的指導
管樂合奏的指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所整理的管樂指導手冊。
1986矮靈祭採集發表
1986矮靈祭採集發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在田野實習活動成果發表場合上,李哲洋與藝專學生合照。
童謠採集筆記
童謠採集筆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78年所蒐集的童謠,記錄有採集地點、對象的姓名及年齡和童謠之歌詞,同時也有些相關的說明。
第十一屆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暨音樂節
第十一屆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暨音樂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比較音樂學(分析研究項目)
比較音樂學(分析研究項目)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洗足學園大學 入學許可證明書  影本
洗足學園大學 入學許可證明書 影本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申請日本洗足學園大學音樂學部音樂學科的入學許可。
呂炳川、張邦彥、戴洪軒聚會照
呂炳川、張邦彥、戴洪軒聚會照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左起為呂炳川、張邦彥、戴洪軒。在李哲洋友人的憶述中,往往提到李哲洋家的客廳就像是個藝文沙龍,一羣志同道合的好友往往一聊就聊到通宵。
樂壇新氣象
樂壇新氣象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雅歌月刊第 13 期。提到了以下四場音樂會。徐新華「中國鋼琴曲之夜」,世紀管絃樂團「民族音樂作品發表會」, 金慶雲「中國藝術歌曲獨唱會」、「中國新民歌發表會」。
民俗音樂拾零
民俗音樂拾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這是一篇只有短短三頁的手稿,從手稿中並沒辦法看出寫於何時、是否有公開發表。文章從同行對賽夏族音樂的感想展開,指出在做民俗音樂的研究時需要站在客觀、科學的立場,不能任由自己的感性品味做不顧脈絡的比較會和評價。
獅頭山勸化堂田野調查錄音帶
獅頭山勸化堂田野調查錄音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帶領藝專學生至苗栗獅頭山勸化堂進行實習時的卡式錄音帶記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