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0個藏品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6年12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66年12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從67年起全音音樂文摘改爲季刊發行,同時改爲免費贈閱的模式。
台灣省閩南民謠歌唱比賽現場照片
台灣省閩南民謠歌唱比賽現場照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3 年初在新竹大衆廟所舉辦的閩南民謠歌唱比賽。
牽亡魂 三蕊七魂歌舞團
牽亡魂 三蕊七魂歌舞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和亡魂歌有關的田野影像記錄,推測由 Panasonic Omnipro Color Video Camera 進行拍攝。
值得鼓掌的舞蹈
值得鼓掌的舞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在這篇文章中,李哲洋先生從自己基隆三中的學生演出妻子林絲緞的舞蹈作品時觀衆的反應出發,對當時風行的、以炫技爲目的的特技舞蹈進行了批評。
童謠(三) 1985.8 雙園國中
童謠(三) 1985.8 雙園國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在任教的臺北市雙園國中所錄下的童謠。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臺南愛樂成人兒童合唱團
臺南愛樂成人兒童合唱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臺南愛樂成人兒童合唱團演唱會。
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
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79年為亞洲文化中心舉辦之亞洲音樂研討會所撰寫的論文,根據李哲洋先生的自序,這篇文章最初的構想其實是「當代中國古典音樂與民俗音樂的關係——以三位作曲家爲例」,但最後卻在寫作以及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整個臺灣音樂史都有著和相同的背景,因此題目也隨之演變成今日看到的這樣。
1967.02.27上呈校長報告
1967.02.27上呈校長報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67年在基隆三中任教時向當時的校長所呈上的報告,報告中請求校長重新考慮三位雖然因爲操行面臨退學,但是在管樂隊表現優秀的學生的處分。
比較音樂學(錄音帶諸元)
比較音樂學(錄音帶諸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舞劇與古典舞蹈》〈譯者序〉
《舞劇與古典舞蹈》〈譯者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所翻譯《舞劇與古典舞蹈》一書之原作者序及李哲洋寫得譯者序,其中譯者序落款日期爲民國57年6月。
全音音樂文摘最末卷的刊頭語
全音音樂文摘最末卷的刊頭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最後一期的刊頭語。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1990年1月號)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1990年1月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爲最後一期的《全音音樂文摘》。
南部第一屆客家民謠比賽照片
南部第一屆客家民謠比賽照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2 年末第一屆南部客家民謠比賽於台南社教館舉辦。
洪建全基金會委託「童謠與嬉戲」合約
洪建全基金會委託「童謠與嬉戲」合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爲洪建全基金會、李哲洋、雷驤所共同簽署的三方合約。合約是關於由李哲洋先生收集各語言(國語、福佬、客家、臺灣土著族)的兒歌與嬉戲並撰寫相關的解說,做成一張「音樂教育唱片」。唱片的製作由雷驤負責,出版則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如何為中學管樂隊選擇樂器
如何為中學管樂隊選擇樂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即李哲洋的管樂隊組織、教學經驗整理的一部分。
音樂學懺悔錄
音樂學懺悔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於1980年3月20日,實踐家專音樂科科刊《小樂府》。本文爲〈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一文的補充及勘誤。
《教育舞蹈原論》「譯者的話」手稿
《教育舞蹈原論》「譯者的話」手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由李哲洋先生翻譯、1979年12月31日由大陸書店出版的《教育舞蹈原論》一書之譯者序。
1988年采風筆記
1988年采風筆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在國立藝專教授比較音樂學時帶領着當時的學生和玉山神學院林道生老師共同至花蓮及臺東進行田野調查,此爲當時留下的筆記。筆記的內容主要爲當時的行程及聯絡人,同時還有一些行程事後的檢討。
古典舞蹈裡的現代
古典舞蹈裡的現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在新象藝訊上「古典舞蹈裡的現代」文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哲洋舞蹈相關寫作的主要風格:用親近一般讀者的語言,結合了舞蹈基本知識介紹、舞團介紹以及表演評論,資訊豐富且易於閱讀。
1988 前往與國立藝專學生前往台東臺坂採譜
1988 前往與國立藝專學生前往台東臺坂採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藝專學生與採錄者合影,右三為林道生。
1967.5.24-6.22李哲洋在中國民間音樂研究發揚中心,前往臺東錄製民歌留影
1967.5.24-6.22李哲洋在中國民間音樂研究發揚中心,前往臺東錄製民歌留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67年爲中國民間音樂研究中心至東部採集民歌時之留影。
從國民中學的音樂教程標準談起
從國民中學的音樂教程標準談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文有手稿及刊登於《教育文摘》第十二卷第十一期的定稿兩個版本。由於手稿本身無壓日期,故以刊登時間爲本文的創建日期。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一書書名頁的影本,旁邊寫有李哲洋先生的眉批:「把握、甚至成爲引導我的音樂生活的科學依據。李哲洋57.11.27于永和筆記」。而本書原書名爲《比較音樂學の業績と方法》,作者岸邊成雄則是呂炳川先生在日求學時的導師,譯者顏文雄則是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西隊的成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