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6個藏品
大野一雄與大野慶人 「睡蓮&死海」
大野一雄與大野慶人 「睡蓮&死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為1994年關渡藝術節節目─ 「睡蓮&死海」,表演者為大野一雄與大野慶人 。除了一連三天的演出外,大野一雄也帶領學員學習舞踏的奧妙。
1993年關渡藝術節戲劇新鮮人演出情形2
1993年關渡藝術節戲劇新鮮人演出情形2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3關渡藝術節》手冊,為戲劇新鮮人中的「小小戲劇教室」演出情形。由校友組成的「紙風車劇團」針對中小學孩童設計演出與遊戲內容,開啟孩童對表演與劇場的好奇。 手持麥克風者為李永豐先生。
復興國劇團 「徐九經升官記」
復興國劇團 「徐九經升官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為1994年關渡藝術節節目─「徐九經升官記」,表演團體為復興國劇團,此為國立復興戲劇學校第一次與關渡藝術節的合作。
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 打擊樂
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 打擊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3關渡藝術節》手冊,為1993年關渡藝術節節目─打擊樂,表演團體為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該樂團被法國外交部視為法國音樂代表之一。
1995年關渡藝術節摺頁海報
1995年關渡藝術節摺頁海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5年關渡藝術節摺頁海報,一面為宣傳海報,附有演出單位、指導單位、主辦單位及活動地點,另一面則為表演節目之時間、地點等資訊。
「關渡.媽祖.燈」作品
「關渡.媽祖.燈」作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4年全國文藝季「關渡‧媽祖‧燈」活動,國立藝術學院學生製作科技藝術花燈,以光之動物為主的「光之馬戲團燈會展」。
澳洲墨爾本大學 澳洲當代繪畫展
澳洲墨爾本大學 澳洲當代繪畫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4國立藝術學院年度展演報告》,為1994年關渡藝術節展覽─澳洲當代繪畫展,展覽為墨爾本大學美術系及其亞洲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亞太地區巡迴展。
1996年關渡藝術節海報
1996年關渡藝術節海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6年關渡藝術節海報,海報上附有演出單位、指導單位、主辦單位及活動地點。
1994年「全國文藝季」海報
1994年「全國文藝季」海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此為1994年全國文藝季之海報,海報設計靈感為「傾聽大地的新生兒,象徵文化發展的新開端。」
1993年關渡藝術節舞蹈新鮮人演出情形
1993年關渡藝術節舞蹈新鮮人演出情形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1993關渡藝術節》手冊,為舞蹈新鮮人的演出情形,照片裡的主持人為羅曼菲老師。
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建築外觀
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建築外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國立藝術學院1987年第一屆畢業紀念冊與1989年第三屆畢業紀念冊,為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的建築外觀及體育館。 1984年,國立藝術學院借用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的部份教室與體育館,作為舞蹈學系的教學場地。
臺大男八舍外觀
臺大男八舍外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圖片取自國立藝術學院1987年第一屆畢業紀念冊與1989年第三屆畢業紀念冊,為臺大男生第八宿舍之外觀。 1984年,國立藝術學院借用已閒置的臺大男生第八宿舍,作為戲劇學系的教學場地。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第二屆畢業演奏會 節目冊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第二屆畢業演奏會 節目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音樂系第二屆畢業演奏會於臺北市立社教館舉行,節目冊內容包含畢業生的介紹、以及畢業生參與的演奏或演唱曲目之介紹。
出蘆入關 百戲雜陳 藝院遷校儀式圓滿落幕 中央日報剪報
出蘆入關 百戲雜陳 藝院遷校儀式圓滿落幕 中央日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91年5月20日中國時報關於國立藝術學院遷校儀式的報導。內容描述國立藝術學院師生及北投一代居民集合在關渡宮前準備完成遷校儀式,遊行隊伍在「新八仙」帶頭下,隨著繚繞的樂音穿梭小巷。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0 中時晚報 14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1968.11.27李哲洋對「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的眉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比較音樂學研究之成就與方法》一書書名頁的影本,旁邊寫有李哲洋先生的眉批:「把握、甚至成爲引導我的音樂生活的科學依據。李哲洋57.11.27于永和筆記」。而本書原書名爲《比較音樂學の業績と方法》,作者岸邊成雄則是呂炳川先生在日求學時的導師,譯者顏文雄則是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西隊的成員。
「李哲洋一生心血有歸宿 林絲緞將亡夫珍藏音樂史料捐給藝術學院」民生報剪報
「李哲洋一生心血有歸宿 林絲緞將亡夫珍藏音樂史料捐給藝術學院」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1.5.9 民生報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豈任臺灣音樂史流落他鄉?」中國時報剪報
「豈任臺灣音樂史流落他鄉?」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1 中國時報 22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政府漠視 李哲洋遺作有意放洋」自立早報剪報
「政府漠視 李哲洋遺作有意放洋」自立早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5 自立早報 12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我在國中如何教拍子
我在國中如何教拍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登於《全音音樂文摘》75年的11月號,從教學現場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拍子相關術語的翻譯爭議。隔年的76年2月,李哲洋又針對了改版後的中學教材,做了一點點的補充。
音樂學懺悔錄
音樂學懺悔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於1980年3月20日,實踐家專音樂科科刊《小樂府》。本文爲〈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一文的補充及勘誤。
我與全音音樂文摘 雅歌月刊 67.1
我與全音音樂文摘 雅歌月刊 67.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於1978年1月的雅歌月刊中,李哲洋先生描述了自己參與全音音樂文摘的經過,以及在進行編輯工作時,他所面臨的難題:如何衡平出版社的要求及讀者的需求。
音樂教學心得片語
音樂教學心得片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以影印的方式集結了李哲洋先生音樂教學相關文章的小冊子。
黑澤隆朝與臺灣山胞音樂
黑澤隆朝與臺灣山胞音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黑澤隆朝是臺灣原住民音樂採集與研究的先驅,因此也致力原住民音樂採集的李哲洋先生會撰文介紹本身並不足爲奇,然而令人讀來趣味盎然的事情是於本文中李哲洋先生以自己的經驗和見地和黑澤先生的遺產進行了簡單的對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