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0個藏品
臺灣童謠(上)(下)
臺灣童謠(上)(下)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文分成上下兩篇,分別刊登在《雄獅美術》第 92 期及第 95 期。此份檔案爲李哲洋自行影印留存的影本,原件本身之影印即有些歪斜。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封面(1971年12月號)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封面(1971年12月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之封面。
巴托克傳譯者後記手稿
巴托克傳譯者後記手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翻譯巴托克傳的譯者後記手稿。文章開頭回憶了自己1967年和劉五男進行民歌採集的經驗。
「台灣童謠」華視錄影訪問大綱
「台灣童謠」華視錄影訪問大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了華視的訪談而草擬的訪綱回應。
彙編「臺灣新音樂發展資料」工作簡報
彙編「臺灣新音樂發展資料」工作簡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84年和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之前身)簽約,開始進行臺灣新音樂史料的編纂。此份文件爲1985年他向文建會提出之工作報告。 報告中提到了利用全音音樂文摘來協助史料的收集、已經掌握到的文獻資料及後續的工作計畫等內容。
獅頭山宗教音樂調查錄影(8mm)
獅頭山宗教音樂調查錄影(8m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藝專理論組訪談片段及田野採集側拍(獅頭山勸化堂)。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73年7月)
《全音音樂文摘》封面(民國73年7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民國73年(1984年)《全音音樂文摘》重新開放訂閱穩定出刊。這次的復刊也和李哲洋開始進行臺灣音樂史料的收集,希望透過《全音音樂文摘》來收集更多資訊有關。
1973年李哲洋與國中學生合影
1973年李哲洋與國中學生合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73年李哲洋先生與所教導的國中學生合照。
台坂教會林道生與李哲洋、藝專學生
台坂教會林道生與李哲洋、藝專學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師生一行在臺東達仁鄉台坂部落教會內進行訪談。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台灣音樂史料何時能受重視?」中時晚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0 中時晚報 14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美族(胆月曼)民歌記錄
美族(胆月曼)民歌記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8 學生採譜作業(含李哲洋的批閱)。1988 年 2 月這趟採集乃是李哲洋帶著藝專音樂科理論組的學生們所進行的田野實習,走訪了愛國埔、新化、大武、台坂等地,同行者還有林道生。
「政府漠視 李哲洋遺作有意放洋」自立早報剪報
「政府漠視 李哲洋遺作有意放洋」自立早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90.12.15 自立早報 12版 李哲洋先生於1990年3月21日過世後,在同年年底,關於他身後的資料該何去何從,於報紙上引起了一番討論,隔年,這批資料確定落腳於國立藝術學院。
1966.4李哲洋帶三中學生參加管樂比賽
1966.4李哲洋帶三中學生參加管樂比賽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帶領着基隆三中學生參加管樂比賽之照片
民樂在音樂教育上的新評價
民樂在音樂教育上的新評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曾刊於1987年8月的全音音樂文摘,1970年12月、1971年元月的教育文摘,1978年5月30日自印小冊子。
我與全音音樂文摘 雅歌月刊 67.1
我與全音音樂文摘 雅歌月刊 67.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於1978年1月的雅歌月刊中,李哲洋先生描述了自己參與全音音樂文摘的經過,以及在進行編輯工作時,他所面臨的難題:如何衡平出版社的要求及讀者的需求。
李獻敏記者招待會
李獻敏記者招待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4年10月,訪問齊爾品夫人李獻敏之錄音帶。
賽夏族矮靈祭歌舞素描
賽夏族矮靈祭歌舞素描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全音音樂文摘》第五卷第 11 期(1976.11)。這是李哲洋結合過往親身調查經驗和收集資料而完成的文章,主要目的在於向讀者介紹賽夏族矮靈祭。亦本頁略略的提到 1968 年時李哲洋進行採集的現場情形。
台灣音樂大辭典編輯計畫
台灣音樂大辭典編輯計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文件爲一本預定 1200 頁之音樂大辭典的編輯計畫,內容包括預算、主要人員、編輯組織架構等細項。從本計畫的內容來看,李哲洋的構想是希望由老師康謳能出任主編,自己則擔任執行編輯,進行實際的編輯工作。

頁面